杭州产业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访客入口 > 区域融合 > 杭州产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

   1、发展重点

   立足杭州比较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行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群。

   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业和数字电视业。依托全国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和全国网商的高度集聚,把杭州打造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经济强市。依托杭州移动电视、移动多媒体等网络建设,提高数字化技术、内容服务业的覆盖面。到2015年,培育一个数字电视业上市平台,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动漫游戏业:依托杭州的IT产业基础和高校人才资源,重点扶持发展起点高、企业实力强、作品质量好、市场运作灵的动漫游戏企业,形成“以大带小、母子相连”的集团发展态势。加大对原创精品的扶持力度,打造品牌作品。到2015年,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力争实现35家动漫游戏企业上市,把杭州打造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动漫之都”。

   设计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业、建筑景观设计业和广告业。到2015年,使杭州成为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中心之一,实现“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建筑景观设计业实现由“杭州建设”向“杭州设计”转变,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广告业力争2-4家企业上市,打响“杭州设计”品牌。

   现代传媒业:实施数字出版战略,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杭州现代传媒业的整体水平。重点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全媒体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5强。

   艺术品业:依托浙江深厚的人文传统和充足的民间资金,推动艺术品生产和流通,鼓励艺术品拍卖、收藏等行业壮大。重点发展艺术品拍卖业、艺术品交易业、艺术品会展业、工艺美术业。到2015年,力争行业规模、发展水平、产业特色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使杭州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品创作和交易中心。

   教育培训业:依托“高水平大学”、“品牌培训学校”、社区教育平台建设,建成城乡结合、校企合作、结构合理、和谐发展、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教育培育体系,使教育培训业成为“一城、七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重点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和考试辅导。

   文化休闲旅游业:依托文化品位度、亲身体验度、商品创意度和服务创意度的提升,把杭州打造成为中国旅游演艺中心、“国际休闲旅游中心”,打响“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旅游品牌。重点发展都市文化旅游、现代文化娱乐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休闲旅游、修学度假旅游等旅游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会展业:依托杭州和浙江的产业优势,重点培育丝绸女装、动漫游戏、工艺美术、金石书画、雕塑邀请展等文化会展活动。到2015年,进一步提升文化会展业的国际化与产业化水平,把杭州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具有“生活品质”鲜明品牌特征的文化会展集聚城市和国际会议目的地。

   2、空间布局

   积极拓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两圈、两带、多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格局,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

   两圈:构筑环西湖文化创意产业圈和环西溪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圈,充分发挥自然山水赋予的灵气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重点建设西湖创意谷、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西溪创意产业园和创意良渚基地,打造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区。

   两带:构筑沿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沿钱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重点建设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江南、城西、钱江新城和下沙四大文化创意集聚区,进一步突出产业集聚度,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多点:根据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结合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与城市综合体建设,依托各地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10+X”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大格局。

 

(二)旅游休闲产业

 

   1、发展重点

   以深度融入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开放性的、创新型的旅游产业为主体,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创新发展“旅游住宿、旅行代理、旅游购物、健康养生、会议会展、运动休闲、文化休闲、休闲农业”等产业,实现杭州从“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的转变。

   旅游住宿:以杭州“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特征为依托,创建和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重点发展会议、商务、度假型高端酒店集群。

   旅行代理:优化旅行社体系,按照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形成网络化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旅行社集团、电子商务旅游、专业化旅行社与散客服务中心等。

   旅游购物:集聚各种旅游商贸资源,提升都市旅游产业的购物、观光、休闲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购物休闲街、专业工艺品市场、中心商业游憩区、时尚Shopping Mall等,全力打造“购物天堂·美食之都”。

   健康养生:充分利用杭州的生态环境和原有的疗休养行业设施优势,以“建设国际化健康城市”为发展目标,积极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健康养生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温泉疗养、理疗体验、医疗保健、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身体护理等特色产业。

   会议会展:整合现有会议会展场馆资源,合理布局,推进档次高、规模大、设施配套齐全的国际化大型会议会展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会议酒店、会议中心、会议展馆、企业会所、会奖旅游等。“十二五”期间,力争成为国际会议举办地、中国长三角地区工业品展示中心和新技术展示中心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奖旅游目的地。

   运动休闲: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产业,着力打造城市休闲景观体育群、环湖休闲体育圈、滨江休闲体育带和山水生态休闲体育特色区。重点发展城市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海洋运动、赛事运动、娱乐运动,使运动休闲成为杭州旅游经济的新引擎和驱动力。

   文化休闲:充分挖掘南宋文化、运河文化、良渚文化、丝茶文化等文化内涵,培育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杭州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具有鲜明功能定位和产业支撑的文化休闲产业集聚区,形成集文化展示、文化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产业体系。

   休闲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的有机结合,突出发展以蔬菜、优质水果、花卉苗木等为重点的特色观光农业和现代水产养殖业、文化休闲渔业,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综合体10处以上。

   2、空间布局

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一核、一极、两圈、两轴、全域覆盖”的旅游休闲空间结构,促进都市旅游休闲和山水度假休闲共同发展。

一核:都市旅游休闲核。以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湘湖等城市景区景点为核心吸引物,配套城市各类文化场馆、特色街区、公园广场、城市景观风貌、各类休闲业态,以全年不间断的节事活动为整合带动手段,形成独具杭州特色的都市旅游休闲系统。

一极:千岛湖休闲度假增长极。以自身高品质的自然群岛为旅游核心吸引,在整合提升风景观光的基础上,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引入高端运动、康体、养生、娱乐、商务、度假、旅居等现代休闲度假功能,打造杭州休闲度假旅游增长极,最终成为“长三角首选、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两圈:环都市休闲游憩圈、杭州都市旅游休闲圈及五大合作翼。环都市休闲游憩圈主要指由杭州驾车40分钟左右车程的旅游休闲场所,主要服务于杭州市民和周边城市游客。包括大良渚文化板块、大钱江现代旅游板块、塘栖运河古镇、余杭南湖滨水休闲区、余杭超山旅游区,以及100余个乡村旅游点。都市旅游休闲圈及五大合作翼指杭、嘉、湖、绍以及沪杭、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江西、福建)五大合作翼。在旅游产品开发、线路组合、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推进旅游一体化和无障碍建设。 

两轴:三江两岸生态旅游发展轴、沿杭徽高速旅游发展轴。充分发挥杭千、杭徽高速的梯度扩散效应,对沿线腹地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支持临安、建德、桐庐、富阳等县市发展主题化、国际化的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区;在西部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发挥西部生态优势,强化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沿两轴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三)金融服务产业

   1、发展重点

  (1)积极打造多元化金融集聚区

   打造中小银行专营总部基地。重点引进大型银行中小企业专营中心、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域性总部或管理总部、业务营运总部、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总部入驻杭州。

   打造资产(财富)管理投资机构集聚区。积极吸引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信托业公司总部,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或私人银行业务总部,国内外大型财富管理机构的区域性分支机构。大力吸引各类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国内外知名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来杭州。鼓励发展本土创投和股权投资机构,为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拓宽通道。

   集聚发展外资金融机构。充分借助与上海邻近的地缘优势,重点吸引上海外资金融机构的浙江分支机构、浙江管理总部、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扩大与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金融合作,吸引台湾、香港两地各类金融机构来杭发展。采用合资、合作方式,吸引国际知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金融机构来杭组建区域性总部。

  (2)发展壮大杭州地方金融板块

   做大做强现有本土金融机构。支持杭州银行尽快上市融资和加快跨区域经营步伐。推动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加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根据两区五县市农信社发展条件择机启动向小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鼓励杭州工商信托公司业务领域向多元化拓展。

   争取设立新的本土金融机构。支持杭商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消费金融公司等地方小型金融组织。适时组建市级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并寻求合资、入股、重组等方式组建金融租赁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填补我市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空白。

  (3)参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积极发展股权投资业。落实已有政策,推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层次投资基金体系的形成。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并新设成长性产业投资母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股权投资业。加强报备管理,促进股权投资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2、着力拓宽场外交易市场。不断完善杭州产权交易所的经营运作机制,积极探索交易新模式,充分发挥产交所配置各类资源的作用。探索构建扩展中小企业金融资产交易,打造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便利平台。积极争取高新区列入国家科技部、证监会实施的“新三板”扩容试点。

   3、推动上市公司的培育和发展。市、区(县、市)紧密联动,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优化政府和中介机构的服务,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尽早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及海外目标市场上市。

   4、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债券零售市场建设,改进交易方式和手段,丰富投资品种,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4)努力拓展多渠道农村金融供给

   稳步推进县级农村信用行(社)改革。完善股权和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能力。杭州联合银行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后,要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进一步发挥服务农村的作用。其他行(社)要积极稳妥地开展股份制改革试点,条件成熟的农信社要向小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

   扩大金融机构的农村覆盖面。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村镇银行在县级区域布点的全覆盖。鼓励在杭银行、保险机构、投资基金等到县城和中心镇开设分支机构或服务网点,开展各类金融或准金融业务。

   延伸市级金融资源平台的服务。市创投服务中心的项目信息收集、投融资对接服务体系要向五县(市)延伸;加强市、县两级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联动,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设立投资引导基金;鼓励股权投资机构面向县域范围开展项目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系统和创业创新企业上市培育基地要覆盖五县(市),支持县域企业上市融资;依托杭州市产权交易所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构建三级交易网络体系,优化城乡资金要素的市场配置功能。

   2、空间布局

   依托杭州网络化大都市的总体发展空间框架和金融业核心—外围的辐射规律,努力构筑“一核两带三圈三园多点”的多层次、梯度化的功能空间布局,形成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的空间支撑体系。

   强化一核:强化钱江新城在杭州金融产业布局的核心地位。以富春路和新城中心轴为“十字”坐标,规划并实施好“杭州金融城”、“钱江金融城”金融综合体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增25家以上金融机构总部,金融总部集聚区基本成形。

   提升两带:提升延安路和庆春路主带以及周边扩散带,抓好金融楼宇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通过“腾笼换鸟”,不断调整优化金融业态,重点集聚零售金融机构。同时要吸引私人银行、消费金融等理财机构进驻,打造服务全省的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区。

   构建三圈:黄龙商圈的金融中介集聚。位于西湖区,东至杭大路、西至玉古路、南至曙光路(求是路)、北至天目山路。以会计、法律、证券、投资咨询、中介代理等为重点,以中高档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国际化的杭州市高端金融中介服务中心;玉皇景圈的投资基金集聚。位于上城区,以玉皇山南国际金融园(东临南宋皇城遗址控制范围线,西接虎跑路,北至玉皇山脚,南至铁路线、复兴路及之江路)和南山路会所群(勾山里段)为主要集聚平台,重点打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产业链,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投资基金资产管理中心;创业楼圈的创投机构集聚。位于高新(滨江)区,以江南大道西段创新大厦为核心,以周边楼群为主要平台,集聚杭州创投服务中心和各类创投机构,构建创业创新企业上市培育基地,设立高新区“新三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集聚支持科技创业的各种要素,努力成为立足杭州、辐射全省的风险投资管理中心。

   培育三园:滨江金融外包园。位于高新(滨江)区,包括高新软件园(东至伟业路、西至明德路、南至南环路、北至永久河)和东忠科技园(东至聚光科技工业园、西至长河路、南至滨安路、北至春波路)及周边区域,重点发展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努力打造有全国影响的金融信息技术外包交付中心和创新中心;下沙金融科技园。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3号大街,西至绕城公路,北至4号大街,南至8号大街。建设蜜桃成品人视频入口和杭州师范大学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面向欧美市场,以金融数据处理业务为核心支柱,以金融人力资源外包、财会外包为配套支持,在条件成熟时引入呼叫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商务流程外包业务,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金融后台外包平台;余杭金融创新园。位于余杭创新基地南湖总部金融区块,东至南湖东路,南至杭徽高速公路,西至南湖西路,北至南湖北路。积极吸引浙江全省金融机构和上海、北京等地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后勤服务支持中心等后台服务中心或业务总部,争取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中台、后台集聚地和国家级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带动多点:以五县(市)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利用主城区强大的金融辐射效应,实现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向五县(市)全域范围的扩散,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城乡一体的金融布局。

   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一核、一极、两圈、两轴、全域覆盖”的旅游休闲空间结构,促进都市旅游休闲和山水度假休闲共同发展。

   一核:都市旅游休闲核。以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湘湖等城市景区景点为核心吸引物,配套城市各类文化场馆、特色街区、公园广场、城市景观风貌、各类休闲业态,以全年不间断的节事活动为整合带动手段,形成独具杭州特色的都市旅游休闲系统。

   一极:千岛湖休闲度假增长极。以自身高品质的自然群岛为旅游核心吸引,在整合提升风景观光的基础上,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引入高端运动、康体、养生、娱乐、商务、度假、旅居等现代休闲度假功能,打造杭州休闲度假旅游增长极,最终成为“长三角首选、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两圈:环都市休闲游憩圈、杭州都市旅游休闲圈及五大合作翼。环都市休闲游憩圈主要指由杭州驾车40分钟左右车程的旅游休闲场所,主要服务于杭州市民和周边城市游客。包括大良渚文化板块、大钱江现代旅游板块、塘栖运河古镇、余杭南湖滨水休闲区、余杭超山旅游区,以及100余个乡村旅游点。都市旅游休闲圈及五大合作翼指杭、嘉、湖、绍以及沪杭、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江西、福建)五大合作翼。在旅游产品开发、线路组合、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推进旅游一体化和无障碍建设。

   两轴:三江两岸生态旅游发展轴、沿杭徽高速旅游发展轴。充分发挥杭千、杭徽高速的梯度扩散效应,对沿线腹地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支持临安、建德、桐庐、富阳等县市发展主题化、国际化的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区;在西部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发挥西部生态优势,强化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沿两轴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

   全域覆盖: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等区县市依托自身的交通区位和山水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健身度假、乡村旅游等为主体,形成独特性、差异性的旅游品牌,积极打造现代运动休闲、健康养生、创意农业与乡村度假等特色旅游产业。

 

(四)电子商务产业

 

    1、发展重点

   (1)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实施网商培育。鼓励、支持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企业发展。对吸引网商、创造就业机会成效显著的,优先帮助其认定为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新设立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工商登记、互联网经营资格审批等方面为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发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并做好重点行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推广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集聚服务平台。着力引进国际知名电子商务运营商落户杭州,打造“杭州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支持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生意宝等一流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发挥龙头企业领跑示范作用。鼓励、支持全国各地优秀专业电子商务网站入驻杭州,支持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商和知名行业门户网站整合信息资源,提高行业信息集聚度,打造开放、公正的行业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电子商务。

   拓展移动服务。加快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和应用,紧密跟踪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势,大力推进移动通信与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结合,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增值业务服务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机构相互协作,建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2)拓宽电子商务应用范围

   电子商务进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上网工程。积极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合作,参与网上信息发布、信息搜索、在线交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快捷、准确地获取市场、技术、金融、人才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鼓励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独立电子商务平台,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打造网上会展平台,鼓励、组织各类中小企业积极参展,集中宣传展示我市中小企业的产品,完善网上招商、网上产品交易会的运行机制,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电子商务进社区。加强社区门户网站建设及更新,充分利用社区门户网站及各子网站,依托数字电视、96345便民服务热线、市民卡等终端和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身份识别、小额支付、购物消费、居家养老、便民呼叫、安全保障等服务。鼓励各类物流中心、企业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在线交易、实时配送。

   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建设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企业利用服务平台拓展农村市场,开展面向“三农”的增值服务。积极推进农村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及配送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连锁直营店、加盟店信息网络,逐步实现网上订货、网上配送、网上结算等电子商务功能。

   电子商务进政府采购。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信用评估制度,逐步推进政府采购部门、供应商、银行、财政、税务、工商和其他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服务平台。

  (3)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有线与无线网络“四网融合”,加快以电视为基础的家庭信息终端、以手机为基础的手持信息终端、以城市电视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信息终端“三大终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加快无线宽带城域网建设,坚持决战有线、主攻无线“两手抓”。

   物流体系。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整合现有物流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物流信息网络,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商品配送能力。推进口岸物流建设,提高物流企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整合、推进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促进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提高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标准体系。加快建立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包括信息系统硬件配制标准、软件标准等,促进电子商务一体化、标准化发展,通过标准化带动电子商务规范化、产业化。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制定物品编码、电子单证、信息交换、业务流程等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支付体系。加强支付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网上银行、市民卡、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新型支付手段,构建满足更多金融支付需求的支付平台。积极发展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推进电子商务企业与商业银行等支付机构探索建立新型的电子商务支付模式。

   信用体系。积极促进企业信用建设,协调共享全国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制定并完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发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构建网站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网上经营者信用档案

   2、空间布局

   电子商务产业在重点区域推进上总体按照“一核带动、全面开花”的思路,其中一核指高新区(滨江),另外重点培育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余杭电子商务拓展区、东方电子商务园、西湖区•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下沙电子商务产业园、拱墅区北部软件园电子商务拓展区等电子商务园区。要充分发挥高新区(滨江)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在高新区(滨江)规划建设电子商务核心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向其它各城区、县(市)拓展,形成点面联动、上下结合、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腾飞、新跨越。

 

(五)信息软件产业

   1、发展重点

  (1)壮大发展软件产业

充分发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提升已有优势软件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和质量保证体系水平。

   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加强嵌入式软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提高装备和产品的网络化水平;推进嵌入式软件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提高装备、流程和产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行业应用软件。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研发和推广,重点开发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软件,我市产业特色的行业应用软件,面向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软件,积极推进第三方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

   基础软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前景的基础软件,如存储管理软件、视频搜索引擎、手机阅读、云计算、广告监控软件等。 

   (2)提升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结合杭州实际,加快推进国际知名的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国内领先的软件外包开发中心和中小企业托管应用管理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坚持差异化错位发展战略,坚持离岸服务和在岸服务并重,做大BPO,做强ITO,扩大KPO,努力将我市的软件外包业务从以低端业务外包为主的局面逐步向软件设计与核心业务服务外包等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BPO(业务流程外包)。优先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积极推进电信运营服务外包,着力培育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ITO(信息技术外包)。优先发展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托管应用管理服务,积极推进定制应用程序开发。  

   KPO(知识流程外包)。积极推进动漫游戏制作服务,着力培育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3)突破发展信息服务业  

   数字电视产业。在实施“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天地合一”和“四网融合”。加快开发以电视机为基础的家庭信息终端、以手机为基础的手持信息终端、以城市电视为基础的公共信息终端,加快拓展信息服务载体,构筑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专业信息数据库、信息产品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专业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与利用;提升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与支持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水平,促进信息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和安全服务、数字认证等工作进展;推动信息咨询、互联网服务、信用服务等行业发展,促进信息资源商品化。  

   电信运营业。引导电信运营企业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通信需求,提供高速、优质、安全的接入服务的同时,加快向数据传输业务转变,拓展网络服务,开拓3G增值业务,大力发展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导航和IPTV等新业务。 

   2、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依托现有优势,遵循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律,构建信息软件产业“一城三区多园”、孵化和产业化有机联系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改造提升一城:以城西老文教区和城西、城北近浙大区域为重点,结合现有软件园区改造提升、主城传统工业区有机更新,加快推出一批信息软件产业孵化园。  

   重点发展三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两化融合,重点发展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以高新软件园和东忠科技园为依托重点塑造信息技术外包产业特色,形成制造和服务相结合的信息软件产业集群;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新加坡科技园为核心,以业务流程发包为特色,以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核心支柱产业,以嵌入式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为配套支持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环浙大(紫金港)硅谷。延续老城西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氛围和优势,结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与和谐杭州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市校战略合作机制作用,以基础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中高端的知识流程外包和信息服务为重点,打造具有创新特色和示范效应的信息软件产业集聚区,打响“天堂硅谷”品牌。  

培育建设多园:依托高教园区、景区、开发区、空港,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周边、萧山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及富阳、临安、桐庐、建德的景区周边和省级开发区等为重点区域,在土地和通信、电力、交通等方面预留发展空间和条件,促进信息软件技术、人才、政策资源的高度集成,各有侧重地培育发展信息软件产业。  

 

(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1、发展重点  

   围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工信部联装﹝2009707号)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根据我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扶持一批单机及成套设备,提高企业成套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推动部(套)件集成化、基础件高端化、优势装备规模化。重点发展以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领域,进一步提高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  

   (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优先发展乘用车。利用东风公司、台湾裕隆集团的品牌、技术和资源等优势,优先发展乘用车。支持青年莲花轿车在杭发展。支持吉奥微型面包车加快量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支持众泰汽车整车项目实施和量化生产。积极引进沃尔沃高端商用车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众泰、东风裕隆等现有整车生产企业为主体,突破并掌握动力电池及其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加速系统、转向系统及相应支持平台等一批关键技术,重点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产品;积极发展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充分利用已有大中型客车生产资质,发挥东风、裕隆在客车领域的优势,发展中高档大中型客车。支持青年集团在杭生产商用车,引入其高档、豪华型客车;优化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发动机、汽车悬架系统、变速器、汽车仪表、汽车电子传感器、驱动防滑系统和电子巡航控制系统等产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力争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三大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重点突破锂电池技术,并实现市场化生产,稳步打造品牌。  

   轨道交通装备。抢抓国内轨道交通及地下空间开发的市场机遇,依托杭州地铁建设等重大工程,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的供配电、信号通讯、综合监控、自动检售票系统和屏蔽门(安全门)等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积极研发轨道交通整车及关键部件,加快推进以高性能盾构机为代表的施工设备研制,实现轨道交通制造业向高、精、尖、全的跨越式发展。 

   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大力发展造船(修船)业,支持发展特种船舶制造,积极发展船舶配套产品,重点开发运动艇、游艇等船艇。加快发展船机产业、港口机械设备制造业等延伸产业。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发展涉海工程装备,加快研发制造大中型海水淡化装备。  

   航天航空装备。抓住国家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杭州建设空港经济圈的机遇,依托骨干企业,逐步发展航天器相关配套设备,参与大飞机项目的配套产品及零配件制造,培育发展航空器材制造产业。 

  (2)先进技术装备制造  

   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以石化、冶金等行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大型空分成套设备、深冷成套设备、大中型化工成套设备,冶金、乙烯等化工装置驱动用汽轮机、高效能燃气轮机等。研制开发与IGCC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配套的对流锅炉、辐射锅炉、气化炉和空分设备。  

   智能制造装备。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专用数控机床产品和柔性制造单元,重型、复合数控金切机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型冲压设备,重型锻压锻造设备;大力发展高速磨、磨铣复合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高速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机等与模具相关的机床产品;积极开发阀片加工设备、研磨机等新产品;现代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积极发展汽车仪器仪表、科学测试仪器仪表、数字电视和新一代通信产品等专用测试仪器;做强内窥镜、医用注射泵等优势产品,积极发展新型光机电一体化的诊疗设备;智能控制系统,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提升电力、冶金、石化、医药、食品饮料、建材等行业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成套系统和装置的自主开发水平。  

   (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  

   现代通信设备。依托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集聚平台,以发展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设备为重点,自主开发基于TD-SCDMAWCDMACDMA2000三大标准的交换机、基站、手机关键芯片及系统软件,大力推进产业化应用。加快发展无线接入网系统、智能手机、无线定位、卫星定位、光通信设备、应用蓝牙技术和终端产品。积极开展TD-LTE等第四代数字移动通信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大规模集成电路。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现代通信产品所需集成电路、信息家电和数字音视频产品专用集成电路,优化发展各类IC卡专用集成电路、部分网络产品关键电路和SOC电路、混合集成电路,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HDTV芯片、信息安全保密芯片。培育发展数字电视、汽车电子、3G等新兴市场所需集成电路。  

   (4)电气机械制造 

   发电机制造。以智能电网建设和输发电重点工程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效能发、输、变电设备,重点开发新一代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燃气轮发电机,着力发展大型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和发电机组等产品。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以智能电网推行试点为契机,重点发展高压、环保、低耗电力变压器,数字化、智能化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智能化断路器等高低压电器;发展变频调速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系统等产品,高压电缆及特种电缆,大功率变频器等高效节能设备。  

   2、空间布局  

按照“集聚、集群、集约”的要求,逐步形成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大江东区域”工业轴线构成的“T”型装备制造业走廊为主导、以临安经济开发区等为骨干、各类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本空间框架。  

   三大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大型机电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精密模具等机械制造业。高新开发区重点发展系统集成、数字控制技术等高端环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轻工机械、专用工程机械设备等工业设备制造业。

   大江东区域:包括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和江东市本级区块。依托汽车产业园,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海水淡化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其中,江东工业园区(含市本级区块)以高档数控机床、现代仪器仪表、船舶与涉海工程装备以及包装设备等为发展重点,临江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及器材等产品。

   钱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包装机械设备及配套的各种自动检测技术与设备,积极发展其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成套机电产品。

余杭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自动化控制设备、数控机床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领域。

   临安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空分设备、乙烯冷箱、大型数控精密磨床等,大力发展叉车、挖掘机、电梯以及相关配件。

其它区块:优化提升桐庐富春江镇水电设备机械工业功能区、临安昌化镇精密元件工业功能区、萧山瓜沥镇精密磨具工业功能区、临安玲珑电力电缆工业功能区等一批特色突出的装备制造集聚区,推动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装备产业集群转型。

 

(七)物联网产业

 

   1、发展重点

   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结合我市物联网先发优势与产业基础,围绕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网络构架体系,积极攻关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创造和拓展更广阔的应用市场,促进物联网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抢先占据物联网产业制高点,推进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

  (1)感知层: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

   围绕物联网感知层信息获取、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优先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大力开发射频识别(RFID)、监测、定位以及红外等领域核心传感器及元件制造业,积极培育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及提供商,加快形成物联网信息感知核心产品制造与网络及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支持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设计、研发和制造;推进卫星导航接受芯片、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的研发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培育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封装及规模化量产;加速基于新一代通讯网络技术的3G4G芯片设计、研发、封装和规模化量产;加快完善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及相应读写器具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大力支持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架、自组网、信息安全以及异型传感器接口标准化能力;积极推进融无线数据通信、交易支付、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2)网络层:网络集成及数据处理。

   围绕物联网网络层数据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等环节,攻克关键技术,优化提升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软硬件产业,培育物联网网络综合业务运营商。重点支持3G4G、软交换等下一代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支持大容量数据交换和存储设备研发制造;支持探索、开发异构网络、超级网络运算中心、云计算,优化复杂网络结构,进一步壮大我市在分布式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数据挖掘、分析领域的话语权;开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业务及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展应用于IPv4IPv6过渡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研制与开发。

  (3)应用层:应用方案及标准化。

   围绕关键技术,立足产业基础,聚焦市场趋势,探寻适宜商业模式,研发基于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推进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化进程,培育服务商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提供、网络运营以及信息服务等物联网相关高新技术服务业,着力发展在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应用、个人家庭应用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推进交通、电网、医疗卫生、公共安全、节能环保、市政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工作,开发可“复制”商业化运作模式,支持发展面向用户的物联网产品与服务;积极发展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内容服务产品和服务;支持开发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操作平台软件、中间件软件等嵌入式系统及中间件。

   2、空间布局

   依托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等重点区块,加快形成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和余杭仓前创新基地为核心区、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骨干区块为支撑区、以临安等五县(市)为拓展区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布局模式。

   核心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重点建设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和杭州市物联网孵化园,从产业链构建和产业化应用两个方面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积极推进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浙江物联网中心大楼等一批大项目,集聚一批物联网创新型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企业和研究机构,吸引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引进一批物联网产业中介服务机构,打造物联网发展主平台。杭州市物联网孵化园:依托东部软件园,积极推进和完善物联网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展示、演示和试验平台建设,构建创新型物联网企业孵化基地;余杭仓前创新基地,依托浙江(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重点建设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余杭仓前区块)。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物联网领域优质研究院所和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着重发展面向物联网的软件产业、系统集成应用服务业、关键传感元器件和终端设备设计制造业,力争打造杭州物联网产业的西部创新基地。

   支撑区:包括除高新区、余杭仓前基地之外的城区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自优势,以区域物联网特色园区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壮大物联网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积极实施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集聚,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分工有序、协调互动、高效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园区。

   拓展区:包括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等五县(市)。支持五县(市)依托临安科技城、富阳银湖物联网产业园、桐庐凤川-江南新城等发展平台,以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加强与核心区和支撑区的分工协作,大力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着力在工业控制、农产品与名特优产品溯源、现代物流、智能电网、森林生态安全监测等领域拓展物联网试点示范,加快产业集聚区块培育。

 

 

(八)生物医药产业

 

   1、发展重点

立足现有医药工业的基础,大力引进国际大公司、研发中心和专业人才,围绕解决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问题,突出发展创新药物、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生活保健品五大领域,加快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积极进入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领域,努力形成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1)创新药物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平台作用,依托行业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对抗病毒、抗恶性肿瘤、冠心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类疾病、器官移植以及罕见遗传疾病等的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类生物新药产品。鼓励自主创新,仿创结合,大力推进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制剂等各类新型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提高药物制剂研发整体水平。

   (2)生物疫苗

   以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为方向,重点推进预防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感、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和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防治疫苗及联合疫苗的研究和产业化;积极改进传统疫苗的生产工艺,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

   (3)诊断试剂

   以体外诊断试剂为主,重点开发传染病、肿瘤和基因异常的快速诊断试剂,强化与自动化分析仪器或电子技术的结合,使产品向多元化、配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形成基因诊断试剂、生化检测试剂、酶标免疫试剂、单克隆抗体免疫试剂、生物芯片等门类齐全、具有竞争优势的临床诊断产品系列。

   (4)现代中药

   按照巩固国内领先地位、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积极应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技术,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疗效确切和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新药研究,着力解决传统生产工艺落后、质量可控性差等问题,促进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争取在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上取得突破,部分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展濒危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种源繁育,大力推广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GAP)种植,建立规范化的优质、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种植、提取、加工、成药较完备的产业链。

   (5)生物保健品

   生物保健品是杭州生物产业在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领域。顺应保健品消费从防病治病扩大到抗衰老、健身益智、美容健美等多种需求转变的趋势,以免疫调节、营养素补充剂、抗疲劳等保健品为重点,积极利用生物发酵、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强新品种、剂型的开发,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功能;积极推动生物保健品与中医保健、其他保健服务的融合,将保健作为新内涵注入到旅游、疗养等行业中,以保健行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保健品的发展,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保健品产业基地。

   (6)生物医学工程

   顺应医疗器械高技术化、智能化、小型化、精确化、家庭化的发展趋势,发挥杭州“信息港”优势,综合诸多学科先进技术,重点开发新型治疗和常规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开发人体器官及工程组件,实现高附加值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国产化,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7)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抓住全球干细胞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化商机逐渐显现的机遇,以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华东基地建设为契机,推进干细胞储存技术、干细胞相关产品以及生物诊断试剂的开发生产,积极开展将干细胞治疗技术应用于治疗冠心病、糖尿病、肝功能衰竭等重大疾病的临床前研究以及将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产品的研究,努力实现产业化。

2、空间布局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包括核心区和扩展区。其中,核心区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方向是研发与产业化并重,综合发展。扩展区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区为重点,并延伸到余杭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

   核心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依托区位环境良好、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扎实、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生物技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为发展重点,集聚国内外著名生物企业及研发中心,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孵化器,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科技生物产业基地。

   扩展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发展区块,位于钱塘江南岸、钱江一桥以东,规划2000亩生物医药产业用地。区块依托区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引进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重点培育以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医药企业群,形成全省现代中药与生物医药新药研发生产的重要基地。

   其他扩展区:具备条件的经济开发区可根据资源特色设立生物医药发展区块,其中:余杭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医药为基础,向新型制药领域拓展;富阳经济开发区突出中药材提取、加工和中成药、植物药开发;临安经济开发区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功能性生物保健品;桐庐经济开发区以医疗器械为基础,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拓展。

 

(九)节能环保产业

   1、发展重点

   围绕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重点发展节能关键技术装备、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打造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基地。

  (1)节能关键技术装备

   加快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强节能机电设备的技术研发及引进,大力发展新光源产业,积极推广LED灯等高效节能产品示范应用。

   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无功补偿技术与装置、电效管理系统、高(低)压智能节电系统、节能变压器、节能风机、低损耗配变技术、余热/余压/余能发电技术等。加快节能装备推广应用,重点发展余热干燥设备、余热蒸馏设备和余热发电锅炉设计、制造和应用。

   节能机电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依托杭锅集团、新亚太机电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节能机电设备及配套产品。重点发展节能型汽车配套机电设备、余热配套节能电器设备、家电配套节能机电设备。

新光源产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两大目标,以半导体照明(LED)为重点,支持半导体照明芯片、器件以及应用领域的自主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打造包括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产品、检测技术及生产设备和配套材料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把杭州打造成我国新光源产业的新地标。

   (2)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

   支持开发固体废物处理、水污染治理、污泥处理、空气污染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控制等领域的技术与设备,支持发展环境检测技术与设备,加快培育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环保工程。

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装备。着力发展污水处理及再生循环利用设备。重点发展新型高效膜分离、微滤净化处理设备,水环境修复技术和设备等领域。

   大气污染治理装备。支持可靠性强、运行成本低、副产品综合利用率高的各类气体净化装置开发。重点发展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机动车尾气净化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等设备。

   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重点发展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固体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装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装备,以及固体废物收集、运输、流转的成套化装置。

   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装置。重点发展在线式、便携式地表水和大气等环境质量监测仪器,重点污染源、机动车尾气、危险废物鉴别、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专用监测监控仪器,流动监测、快速监测等环境应急监测仪器。

  (3)资源循环利用

   加快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重点支持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关键设备的研发。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交通运输设备、钻采设备和军用装备等再制造产品。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服务。

  (4)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重点发展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清洁煤利用技术等减碳技术;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主的无碳技术;以及以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为代表的去碳技术。

  (5)节能环保技术服务

   加大环保技术开发,大力扶持工业、医疗废弃物及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产业,净化空气、水质、绿化环境等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积极培育节能设计、测量、咨询、审计、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行业。着力推进污染物治理和处置、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监控等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

   2、空间布局

   利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发展平台,推进环保设备、节能装备、新光源产业逐步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环保设备:环保设备研发孵化机构重点向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江东工业区集中。环保设备生产企业重点向江东工业园区、萧山临江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等集聚。

节能装备:主要以大型成套设备企业为依托,打造产业集聚区。依托杭锅、杭汽轮,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回收发电装备;依托杭州机床集团,重点打造再利用示范园区;依托西子奥的斯,打造节能电梯与节能装备集聚区。

   新光源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向钱江经济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临江工业园区集聚,重点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节能灯产业主要以临安节能灯集聚区为核心,以高虹镇、太湖源镇、横畈镇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并逐步向周边拓展。

 

(十)新能源产业

 

   1、发展重点

   围绕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依托骨干项目带动,以太阳能光伏和风电产业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链和风电产业链;加快实现新型电池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发核电装备、水能和潮汐能设备、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

  (1)太阳能光伏产业

   以非晶或微晶硅薄膜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完善从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电池及组件。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对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提升电池光电转换率,降低生产成本,做精做强产业链中游,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着眼全球光伏技术发展新趋势,大力支持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单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争取在薄膜电池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产基地。

   系统集成与设备。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有效引导光伏技术在各方面的运用,以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和集成系统为重点,加强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和控制器、逆变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生产关键设备制造,加快设备研发,全面实现国产化。

   硅材料、硅片。积极扶持硅提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尽快形成产业化,适度保障硅材料供应;鼓励发展大面积超薄硅片和浆料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

   (2)风电装备制造业

   积极推动传统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加快向新能源设备制造转型,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风力企业和研究中心,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风电机组。加快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设计研发能力,重点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积极开发质量稳定、方便使用的家用风电整机。鼓励风电机组企业从单一制造向工程总承包以及风力电站开发方向延伸,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工程建设,带动制造水平提升。

   关键零部件。引导机械加工类企业积极参与风电配套件发展,重点开发高速齿轮箱、机舱、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叶片等关键配套件,形成与大功率风电机组发展相配套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控制系统。重点开发变频、变浆控制、驱动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和并网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自主制造能力。

   (3)新型电池

   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契机,依托大企业、大项目,以大功率、高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件配套生产,以及电池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不断提高动力锂电池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建立较为完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积极发展阀控密封蓄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新型动力电池;全面贯彻实现清洁生产,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打造国内新型环保型动力电池制造和研发中心。

4)核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制造业

把握浙江省核电站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和未来沿海潮汐能资源开发的机遇,依托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基础,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核电机组、潮汐能机组设备、生物质发电锅炉以及核心配套零部件的研究和制造。依托资源适度发展甲醇汽柴油等生物质转化能源和太阳能热发电装备。

   2、空间布局

   着力构筑“一核、两点、多区”的空间布局框架,“一核”即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制造、研发和孵化功能兼有,综合发展;“两点”即杭州高新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是杭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多区”即市域其他有条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特色集聚区,有余杭经济开发区、西湖科技经济区块、江干区丁桥镇机电功能区、临安市高新园横畈工业功能区、富阳市江北工业平台区块、桐庐县凤川-江南新城区块等。

   做强“一核”:在杭州制造业发展的主平台——大江东新城统一规划建设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9.73平方千米,以大规模先进制造功能为重点,积极吸引新能源产业化项目和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大项目集聚发展,成为杭州市新能源产业核心制造基地。

   扶持“两点”:杭州高新区,着力增强新能源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一批为新能源研发产业化服务的专业孵化器,努力成为全省新能源研发的核心和创新型企业孵化的重要基地。依托正泰太阳能、浙大桑尼等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水平,建设技术领先的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节能•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和“杭州新加坡低碳科技园”建设;积极利用公共设施建设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形成较为完备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体系,成为杭州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依托浙江运达等骨干企业的风力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建设“风力发电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为杭州风力发电设备的重要组成之一。

培育“多区”:积极扶持其他有条件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依托特色优势和现有基础有选择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余杭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太阳能集热发电站设备研发、制造,并规划建设大型塔式太阳能聚热发电示范电站带动电站设备规模化发展,争取成为国内重要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基地。依托设备制造及铸锻行业基础,积极发展风电、潮汐能和核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西湖科技经济区块,按照高科技、高门槛、高质量、高税收的要求,增强新能源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同时,在之江区块,可充分利用闲置矿山,作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发展的生产基地;江干区丁桥镇机电功能区。依托锅炉、压力容器等大型成套设备发展生物质燃烧锅炉、焚烧锅炉、高效气化装置、热解液化装置等生物质发电关键设备;临安市高新园、横畈工业功能区。以太阳能电池胶膜生产及太阳电池封装为主要方向,适当延伸产业链,成为杭州太阳能电池胶膜和电池制作专业生产基地之一。积极培育和发展空气源热水器等新能源产品;富阳市江北工业平台区块。积极引进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培育和壮大风力发电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桐庐县凤川-江南新城区块。依托电力设备制造和技术开发实力,积极由大型水轮机组向风能、核能、潮汐能设备等新能源领域延伸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电池产业。